扫码进入淘宝店铺
购买乌来墨鱼汁
扫码进入京东店铺
购买乌来墨鱼汁
扫码关注抖音号
查看乌来墨鱼汁应用
扫码关注视频号
查看乌来墨鱼汁应用
原创
科技创新是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福建省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加大各项科研投入,扩大科研成果建设,在海洋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作为福建省海洋生物科研领域的“智囊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通过承担农业部“国家海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厦门)”、国家海洋局“闽台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海洋局“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子平台”等众多实验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科研创新技术团队,目前共承担了35项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主攻“冷知识”
研究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常被当作“废料”扔掉的墨鱼墨汁里能提取出具有抗氧化性的护肤成分,平价的琼脂可变身为昂贵的生化制剂琼脂糖,鲍鱼里蕴藏的活性物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这些普通民众知之甚少甚至闻所未闻的“冷知识”,却都是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专家们目前正在主攻的研究项目。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海洋生物源化妆品、海洋功能食品以及海洋生物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餐桌调味品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但源于海鲜的调味品却鲜见于市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水产品加工研发团队开发出了“海极鲜”系列调味品,如今“海极鲜”已经走进了全国的超市商店,成为消费者常用的“餐桌伴侣”,天然鲜味已然飘香餐桌。
以研发“海极鲜”的成功经验为基础,科研团队将研发目光瞄准了更受消费者青睐、营养成分更高的高档海鲜鲍鱼。目前以鲍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已进入后续应用阶段。
科研产业化
做大做强福建省优势资源
对鲍鱼药用价值的成功探索仅仅是福建省水产所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积极创新的一个缩影。以“做大做强”福建省优势资源——海藻为核心目标的“海洋大型藻类高值化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则从引进海藻新品种入手,在开拓海藻人工育苗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领域深耕细作,成功开发了新型海藻保健食品,项目不仅获得5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还成功建立了3条中试生产线和10条规模化生产线,在福建省7家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福建省水产所科研团队
开发的相关产品
海洋生物医药
主要针对福建特色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海洋天然化合物,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通过对鲍、海参、海马、海胆、方格星虫等海洋珍贵动物进行开发利用,研制出了鲍肽多糖、海参皂苷、海马甾体化合物、海胆黄脂质、方格星虫糖蛋白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在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止血、抗凝、抗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从河豚、织纹螺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河豚毒素,研制出基于胶体金层析技术的河豚毒素快速检测试剂盒。
二
海洋功能食品
开展了海藻、海洋贝类等功能成分因子的分离制备,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一系列新型海洋功能食品。通过对海带、坛紫菜、龙须菜、羊栖菜等海藻中功能成分进行开发,获得了褐藻多酚、海带多聚糖、海藻低聚糖、海藻DHA等生物活性成分,通过纳米化、微胶囊化等技术制备出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新型功能性食品;分别以鲍、牡蛎、杂色蛤、贻贝等贝类为原料,重点突破功能性食品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提取鲍多糖、牡蛎肽、蛤多糖、贻贝糖蛋白、牛磺酸和糖胺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出鲍鱼参芪片、鲍鱼参芪胶囊、牡蛎甘宁片、牡蛎甘宁胶囊等海洋保健功能产品和“海极鲜”海洋新型调味品,部分产品已进行中试及产业化示范生产。
三
海洋生物制品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化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对海藻和甲壳类生物的研究,开发出药用琼胶、药用卡拉胶、高纯度琼脂糖、壳聚糖等医药中间体和医用填料;利用鱼鳞、鱼皮和墨鱼墨囊开发出的海洋胶原蛋白、墨黑色素,研制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防辐射功能的新型海洋化妆品;利用海洋贝壳开发出贝类重金属吸附剂,进行水质修复与改良。